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

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(一)

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


Define And History

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

利用網際網路的串連,將大量的軟硬體資源彼此整合並且共享。即使使用者不了解「雲端」中基礎設施的細節,不具有相應的電腦硬體專業知識,不會直接進行控制,也無所謂。雲端運算將連上網際網路的硬體設施彼此加以聯繫,並且建立新的運作模式,運用資源時,不再只有連線一台主機,而很有可能是資料散布在世界各處的硬體設施裡面。但是在使用者這邊,還是可以簡單的就取得所需的資料或者是服務。典型的雲端運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網路業務應用,可以透過瀏覽器等軟體或者其他Web服務來存取,而軟體和資料都儲存在伺服器上。雲端運算關鍵的要素,還包括個性化的使用者體驗。

雲端運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:基礎設施即服務(IaaS),平台即服務(PaaS)和軟體即服務(SaaS)。雲端運算服務通常提供通用的透過瀏覽器存取的線上商業應用,軟體和資料可儲存在資料中心。

上層分級:雲端軟體Software as a Service (SaaS)

任何人只要有電腦,只要會寫程式就可以自由發揮,製作各種軟體放在雲端中供人利用,有了雲端,軟體不再只是大廠商的天下。

中層分級:雲端平台Platform as a Service (PaaS)

Google、微軟、蘋果、Yahoo!等提供程式開發平台與作業系統平台,在雲端當中提供消費者以及開發人員相對應的服務。

下層分級:雲端設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(IaaS)

英業達、IBM、戴爾、昇陽、惠普、亞馬遜等公司將基礎設備(如資訊硬體系統、資料庫等)整合後,像旅館一樣,分隔成不同的房間供企業租用。

雲端運算的特性:

  1. 使用者得以快速的,且以低價格的獲得技術資源
  2. 運用技術讓公司成本大幅降低,而且不需要單一電腦集中運算。
  3. 從任何地方只要有網路,就可以接洽其中的服務、資源。

「雲端運算」的概念事實上也不算新,其本質大抵承襲自「分散式運算」(Distributed Computing)以及「「網格運算」」(Grid Computing)可說是雲端其源頭。

所謂「分散式運算」,就是將大型工作區分成小塊後,交給眾多電腦各自進行運算再彙整結果,以完成單一電腦無力勝任的工作。在1999年「SETI@home計畫」。該計畫為了找出外星生物,利用超過500萬名參與者的個人電腦的空閒時間進行分析無線電訊號的運算。

而「「網格運算」」就是分散式運算在改進的辦法,重點是將各種不同平台、不同架構、不同等級的電腦透過分散式運算的方式做整合運用。所謂的「網格」指的則是以公開的基準處理分散各處的資料。

由此觀之,「雲端運算」與「網格運算」並沒有顯著的不同。的確,兩者都是分散式運算的延伸,唯獨「網格運算」著眼於整合眾多異構平台,而「雲端運算」則強調在本地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利用網路取得遠方的運算資源。

雲端歷史年表:

1983年,昇陽電腦(Sun Microsystems)提出「網路是電腦」(「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」)。

20063月,亞馬遜(Amazon)推出彈性運算雲端(Elastic Compute CloudEC2)服務。

200689日,Google執行長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在搜尋引擎大會(SES San Jose 2006)首次提出「雲端計算」(Cloud Computing)的概念。Google「雲端端運算」源於Google工程師克里斯多福·比希利亞所做的「Google 101」專案。

2008130日,Google宣佈在台灣啟動「雲端運算學術計畫」,將與台灣台大、交大等學校合作,將這種先進的大規模、快速運算技術推廣到校園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